欢迎访问鹿泉区人民政府网站!
无障碍 适老模式 繁体版  丨  简体版
首页  > 概览  > 文化  > 民间艺术
曲艺
2020-06-15   来源:鹿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  浏览次数:1 打印

曲艺即说唱艺术,是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,在历史悠久的鹿泉,主要有评书、鼓词、小曲、快板、数来宝、相声、山东快书等曲种流行。获鹿曲艺最古最广的曲种当数评书,也就是说书。其鼻祖是宋代获鹿人贾昌朝。贾在皇帝出巡时于路边献赞词而被皇帝发现其才,封国字监说书,主要是讲史。经过二十年的努力,其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专门在皇宫说书,有专著《群经音辩》等。其后几百年,获鹿不断出现说书的人才,以说为主的曲艺普遍流行。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,获鹿集市庙会上,不断有说书艺人献艺。
获鹿最出名的艺人是老海山,城东北海山村人,书目有《三侠五义》、《呼家将》等。北故城也有说书艺人,有人说他们是贾昌朝的后代。
清末民国初,石家庄崛起,各地曲种涌进石家庄,南花园有了固定的演出场地,其规模超过了获鹿城冷庙的曲艺场地,南花园成了获鹿县的曲艺中心。
木板书是获鹿的地方曲种,老百姓叫它鼓词或大鼓书,演员木板演唱,敲小鼓伴奏,唱词通俗易懂、生动形象、琅琅上口,第一句多是“咱们说的是”“说了个”曲调简朴有力,高亢豪放,多用当方言土语演唱。藁城艺人申成和早年经常在南花园演出,有时也在获鹿镇演出,很受群众欢迎,大家称他“说不够”。
从革命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,曲艺都发挥了团结人民、教育人民打击敌人、消灭敌人的有力作用。尤其是快板这一曲艺形式,普遍为广大群众接受,“抗美援朝”和“三反五反”运动时,获鹿城乡到处可以听到竹板声,党的政策路线得以宣传贯彻,促进了运动的发展。直到60年代初期,快板类的曲艺还仍在获鹿盛行。1959年韩庆志自编自演的《说唱获鹿炼焦厂》在石家庄市文艺汇演中获奖。这一阶段,相声、单弦、河南坠子、山东快书等曲种在获鹿也很流行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全国曲协副主席,著名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,被遣送解获鹿县某部“五七干校”。他除了“劳动”“改造”外,还收徒传艺,山东快书这一曲种在获鹿大放号彩,培养了一大批山东快书的表演与创作人才。此后十几年中,山东快书成为获鹿的拳头曲种,在省地市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。省市及中央的电台多次播出获鹿人演出和创作的山东快书。
1982年,获鹿县曾一度组建获鹿县曲艺队,活动在获鹿城乡,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,紧密配合了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。后因情况变化而撤消,另有一些盲艺人坚持常年活动,他们自觉编新词、演新段。申后村的高丙寅,获鹿镇的董润娇,都是有一定造诣的艺人。
获鹿曲艺的兴旺发展,还多亏了一支曲艺创作队伍。从“大儒元老”贾昌朝那时起,特别是五十年代后,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到1979年,骨干作者达二三十人,其作品除地县内外演唱者使用外还在各级报刊发表。《秀娥失踪》和《猪八戒探亲》、《扔外孙》、《(戏里戏外》等作品分获省地创作奖。